12月16日,服务了17年、传输容量为80G的“中美间第一条海底光缆系统”即中美海底光缆网络(China-US Cable Network, 简称CUCN)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中美海底光缆网络(CUCN)在1997年开始建设,1999年投入使用,由中国电信、日本KDD和NTT、美国AT&T和MCI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运营商共投资11亿美元。
CUCN呈环形网络,共有九个登陆点,总长约30000公里。中美海缆系统共8对光线,采用当时最先进的2.5G波分复用传输技术,每对光纤提供8个2.5G波道,系统容量共80G。
按照设计,CUCN使用寿命为25年,还可服役8年,但技术更新、容量更大的海底光缆系统的出现,使CUCN单位容量的维护成本高于新的海底光缆系统,已经不适合承担中美间通信主干道的重任。经中美海缆管理委员会的一致同意,CUCN在2016年底退网。
CUCN退役后,中美间直达海缆只有TPE海缆系统(跨太平洋快线),TPE在青岛和崇明登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是TPE海缆俱乐部成员。
另外,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共同参与建设的新中美海缆(NCP)预计将于2018年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