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光电3月9日公告称,其已完成华为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为投资”)旗下华为海洋网络(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海洋”)51%股权的过户手续。至此,华为海洋成为亨通光电公司控股子公司,华为投资也成为成为亨通光电公司股东,持股比例为2.44%。

另外,间接持有华为海洋49%股权的英国全球海事集团公司(Global Marine Group)的控股母公司美国HC2于5月12日公告称,其向亨通光电出售华为海洋30%股权已经完成交割,出售价格为8500万美元,HC2已收到交易款项。此交易给予华为海洋2.85亿美元的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估值。HC2仍间接持有华为海洋19%股权及其两年期卖出期权。

至此,亨通光电已完成收购华为海洋81%股权的交易,支出约16亿元。

亨通光电在海洋产业布局上迈开步子。本次交易完成后,亨通光电有望在原有海缆研发制造、海底通信网络运营、海洋电力工程施工的基础上,新增全球海缆通信网络的建设业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推动公司在海洋产业领域从“产品供应商”向“全价值链集成服务商”转型。

 

华为海洋股权

 

华为海洋网络(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海洋”,Huawei Marine System Co.,Limited)是华为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与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Global Marine Systems Limited)于2008年1月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华为技术持股51%,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持股49%。

华为海洋网络(香港)有限公司于2008年11月26日在天津成立全资子公司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华为海洋网络”)。华为海洋网络是华为海洋的实际运营公司,而华为海洋仅是一家注册在境外(香港)的控股公司。

华为海洋的外资股东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国公司,是英国全球海事集团公司(Global Marine Group)全资控股子公司。在向亨通光电出售华为海洋股权之前,全球海事集团公司的控股股东为美国HC2 控股公司(HC2 Holdings, Inc.),控股73%。另外荷兰 Furgo 公司持有全球海事集团公司23.6%股权。

因此,在此交易前,美资公司HC2间接持有华为海洋及华为海洋网络 35.77%权益。

亨通光电收购华为海洋后,美资公司HC2 通过其控股的子公司 New Saxon 间接持有华为海洋19%股权及其两年期卖出期权。

根据亨通光电公告,为推进此交易,Global Marine 将其持有的华为海洋49%股权先转让给同为 Global Marine Holdings LLC 旗下的 New Saxon。亨通集团指定的香港子公司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 New Saxon持有的华为海洋30%股权。目前New Saxon 仍持有华为海洋19%股权,并有权在交易完成2年后的6个月内按约定的交易价格将华为海洋19%股权出售给亨通集团指定的香港子公司。

而英国全球海事集团公司(Global Marine Group)已经全部清空在华为海洋中的股权。

今年初,HC2公司已经将(除华为海洋股权)之外的全球海事集团公司的全部股权卖给了美国投资公司 J.F. Lehman & Company, LLC (JFLCO)。JFLCO的联合创始人和董事会主席为著名的小約翰·F·萊曼博士(Dr. John F. Lehman)。

 

 华为海洋公司估值

 

据东洲评估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显示,以2019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华为海洋100%股权的评估值为19.7亿元,较华为海洋股东权益账面价值(母公司报表)评估增值16.45亿元,增值率为506.70%。

根据亨通光电公告,为获得华为投资手中“握有”的华为海洋51%股权,亨通光电采取了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交易方式。据披露,本次交易价格为10.04亿元。其中,亨通光电向华为投资非公开发行4764.13万股,本次所发行的股份价格为14.75元/股,另向华为投资支付现金3.01亿元。华为投资也成为成为亨通光电公司股东,持股比例为2.44%。

亨通光电公告同时称,Global Marine会将其持有的华为海洋49%股权转让给同为Global Marine Holdings LLC旗下的New Saxon。在完成本次交易后,亨通集团拟通过其指定的香港子公司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后期New Saxon持有的华为海洋30%股权;对于后期New Saxon持有的华为海洋19%股权,New Saxon有权在上述30%股权交易完成2年后的6个月内按约定的交易价格将华为海洋19%股权出售给亨通集团指定的香港子公司。

根据全球海事集团公司(Global Marine Group)公告,其持有的华为海洋 49% 股权估值为 1.4亿美元,对应华为海洋整个企业价值(Enterprise Value)为2.85亿美元。已交割的华为海洋 30% 股权价格为 8500万美元。

交易完成后,亨通光电以控股华为海洋81%股权,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方式,共计支出约16亿元。

 华为海洋市场份额

 

自2008年成立以来,华为海洋网络已经成为全球海底光缆通信网络的四大供应商之一,其他三大供应商分别为美国SubCom、欧洲ASN 和日本NEC。欧洲ASN原为法国阿尔卡特公司下属海缆网络部。2006年12月,法国的阿尔卡特(Alcatel)和美国的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合并成为阿尔卡特朗讯公司。2016年11月,诺基亚完成收购阿尔卡特朗讯100%的股权。

根据海缆网信息,全球海底光缆通信网络市场在 2016-2021 年总投资约160亿美元。也就是说,全球海缆市场投资规模平均每年约 20-30亿美元,总体市场规模比较小。基本不存在爆发性增长。

与陆地光缆传输系统相比,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对技术及其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施工和维修难度大。由于海底光缆最深要敷设在海底海床,水深可能达到 10000多米,海底光缆中的器件和材料要抵抗海水压力、腐蚀性、海床移动等影响,保持系统寿命期(一般25年)内的持续稳定运行。一些洲际海底光缆系统,比如亚洲至美洲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缆系统,其光缆长度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全程都敷设在海底,需要从陆地上的海缆登陆站向海底光缆中的光纤放大器和分支器等有源器件进行供电,保证光信号经过10000多公里传输后不严重失真,几乎百分之百可识别。这种超远距离传输涉及的向海底远程供电、海底供电安全和光信号处理等技术都比陆地光缆传输系统复杂得多。另外,国际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建设、施工和运营还涉及更为复杂海底路由查勘、环境影响评估、各国领海范围内的用海许可、各国政府严格监管的施工和运营许可等问题。

全球海底光缆通信网络市场规模比较小,但对供应商在设备技术、系统集成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要求苛刻。这导致该市场基本被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供应商垄断。其他供应商进入该市场很难维持运营,具备竞争和盈利能力更难。

华为海洋自2008年进入海底光缆通信网络市场以来,主要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开展短距离海底光缆系统项目承包和系统供应。华为海洋已交付的洲际长距离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只有一个系统,即2018年9月完工的、连接非洲喀麦隆和南美洲巴西全长约6000公里的南大西洋国际海底光缆系统(SAIL)。目前,华为海洋正在承包建设从巴基斯坦到非洲和欧洲的全长约12000公里的PEACE海缆系统。

根据华为海洋估值材料,华为海洋2017年、2018年、2019年1-6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5亿元、18.25亿元、6.16亿元。三年收入预计约48亿元,平均每年约16亿元。

按此估算,华为海洋每年收入约2-2.5亿美元。华为海洋在全球海底光缆通信网络的市场份额接近 7% - 10%

 

亨通光电收购华为海洋后市场前景

 

尽管华为海洋在全球市场份额不大,但已具备立足之地,竞争之力,成为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供应商的有力挑战者,也因此在市场参与上受到 “五眼” 联盟国的政策排挤。

华为海洋在新规划的亚欧6号海缆等海缆中,也成为潜在的供应商之一。

作为本次交易的另一方,亨通光电是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信息与能源网络综合服务商之一,其主营业务涵盖光通信和智能电网传输两大行业,为客户提供全价值链集成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9年开始投入海缆业务的亨通光电,其在国际海洋市场上承接海底光缆订单已突破了1万公里,进入国际海底光缆市场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海缆制造企业之一。在海缆制造产业上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同时,公司也积极布局国际海缆运营业务,目前正推进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建设,将产业链从海底光缆生产制造向海底光缆系统运营延伸。

但亨通光电和华为海洋在市场参与上受到排挤仍将存在。

另外,亨通光电收购华为海洋后,在维持人才队伍和吸收华为的市场激励机制等方面将面临考验。

全球海底光缆系统设备供应和项目承包市场的高度集中化、专业化、小众化及其复杂性,使其人才队伍培养需要连续性和持续性投入,人在市场里经过多年打磨才能成才。

全球海底光缆市场也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日本和美国都有政府性海外投资机构支持本国企业参与全球海缆市场竞争,使其海缆投资运营企业与海缆设备制造企业、项目承包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等形成合力,共同拓展全球市场。

希望华为海洋近两年能维持10%左右的全球市场份额,逐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