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读卖新闻》消息,为了应对中国在海底光缆市场迅速崛起的势头,日本政府打算向参与国际海底光缆系统的日本企业提供援助,并制定专门政策,抗衡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底光缆业务。

国际通信数据几乎99%都是通过国际海底光缆系统传输。当前,全球有400多条海底光缆系统,海底光缆总长度超过120万公里,足以绕地球旋转30圈。

目前,有能力承担全球海底光缆系统建设总承包商和供货商的只有四家公司,即美国SubCom、欧洲ASN(原法国阿尔卡特海缆网络部,现已被诺基亚收购)、日本NEC和中国华为海洋。美国SubCom、欧洲ASN和日本NEC这三家公司占据了90%以上的全球海底光缆市场份额。华为海洋于2008年才涉足国际海底光缆市场,市场份额不到5%,而且主要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承建海底光缆系统。

近几年来,华为海洋发挥成本和服务优势,承建并交付了多个海底光缆系统,发展迅速。特别是,华为海洋在2018年成功交付了一条连接南美和非洲的全长约6,000公里的洲际长途海底光缆系统,即连接喀麦隆和巴西的南大西洋海缆系统(SAIL海缆)。通过该项目,华为海洋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和项目实施能力,这使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业内人士感到震惊。另外,华为海洋正在承建连接巴基斯坦、吉布提、肯尼亚和法国等国家全长约12000公里的亚欧非洲际海缆(即PEACE海缆),预计2021年交付投产。华为海洋在洲际海缆项目上具备了足够的竞争能力。

尽管日本NEC、美国SubCom和欧洲ASN三大巨头在国际海底光缆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全球国际通信基础设施这一核心组件的主要供应商,但由于担心由中国领导的全球海底光缆网络可能导致诸如数据窃听等安全问题,日本政府急于支持海底光缆市场有关出口,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也明确排斥和阻扰中国公司承建国际海底光缆系统。

由日本总务省牵头,日本政府计划最早在今年春季制定出一项“海外扩张行动计划”。该计划涵盖电信基础设施出口等领域,并将包括支持海底光缆系统出口和项目建设的具体政策。

据悉,该政策将至少包含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建立一种长效机制,由日本海外电信、广播和邮政产业基金(JICT基金)向日本NEC公司、NTT通信公司和KDDI公司等私营公司主导的的国际海底光缆项目提供投资和融资支持。

第二、建立出口保险措施,即由日本政府全额资助的“日本出口和投资保险”(Nippon Export and Investment Insurance)为海外扩张计划项目提供保险,以确保参与这些项目的日本公司不用担心海外合作伙伴不付款。

第三、预计委派内阁部长级官员在这些出口项目中扮演高级销售代表的角色。

早在2015年,日本政府就通过了《日本海外电信、广播和邮政产业基金株式会社法》(Act on the Fund Corporation for the Overseas Development of Japan’s ICT and Postal Service),成立了日本海外电信、广播和邮政产业基金株式会社(简称 JICT Fund或JICT基金)。

JICT基金由日本政府以及包括NTT、KDDI、NEC、富士通、松下等20多家日本私营企业共同出资,是一家公私联营的投资基金(public-private fund),为日本公司在海外拓展电信、广播和邮政业务提供风险投资。

在“海外扩张行动计划”政策出台之前,JICT基金已经为日本企业主导的多个海缆项目提供融资,包括香港-关岛海缆项目(HK-G)、日本-关岛-澳洲海缆项目(JGA)。去年底,JICT基金与NTT公司等联合投资,在新加坡成立合资公司 Orient Link,专门从事国际海底光缆系统投资、建设和运营。

海底光缆系统是全球通信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是国际通信数据流的关键载体。各大国都高度重视对全球海底光缆系统的安全管控,并在政策、资金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对相关企业给予支持,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全球海底光缆系统市场竞争。